平凉市崆峒区:全面推行“林长制” 厚植生态文明底色
十月的崆峒,秋色正浓。从南山到北塬,从新植林地到茫茫林海,不管季度如何变幻,护林员忙碌的身影依然如此。上山进林,早出晚归,成为工作日常,他们对大山的执着坚守早已深深融入血液。放眼乡村沟壑梁峁,每一片林地都有主人悉心呵护,他们共同的名字叫林长。如今,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崆峒区得到完美生动诠释。
近年来,崆峒区把全面推行林长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保护治理,持续强化执法监管,崆峒生态底色更加鲜明厚重。
完善体系“管绿”。建立了乡、村三级林长责任体系,总林长牵头抓总,各级林长协调推动,各责任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主动作为。组织领导、部门协作、督查调度、考核激励等制度机制不断完善。紧扣重要节点,组织开展各类检查16次,下发整改通知40份,交办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项目引领“增绿”。严格执行国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政策规定,全面启动2023年陇中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项目,完成人工造林37100亩,退化林分修复20000亩,完成“蚂蚁森林”人工造林8000亩。以生态振兴积极助推乡村振兴,加快推进美丽崆峒建设,创建绿化示范村25个,高标准建成绿色通道42条63.03公里,补植21条38.6公里。组织市、区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209个单位3万余人,完成义务植树4000亩,栽植油松、云杉、红梅杏、桃树、柿树等苗木28.2万株,生态崆峒建设再添新景,绿色版图持续扩张。
强化监管“护绿”。选聘生态护林员1625名、草管员214名,着力构建起林长+生态护林员、草管员“一长两员”网络化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林地草地用途管制、定额管理和凭证采伐制度,2023年共办理林木采伐证1宗,林地审批6宗(永久3宗、临时6宗),核实预审区级项目会审单74份。对柳湖公园146株市级保护的二级古树“左公柳”进行了复壮、抢救、保护和修复,并实行挂牌保护。先后查处林政违法案件9起、已结案9起,罚款3.6万元,处罚12人,破坏林草资源违法行为势头得到根本遏制。
聚焦安全“保绿”。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方针,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督查巡查11次,排查一般火灾隐患34起,下发整改通知21份。在林缘区修建集中祭祀点200余处,在中心城区设置文明祭祀点26处、环保祭祀炉124个,引导广大群众文明祭祀。设立防火检查站29个,组织开展防火演练20场次。通过移动云MAS平台发送森林草原防火信息6.8万条,印发各类宣传品、宣传资料16万份,进一步增强了全民防火意识,切实将各类隐患消除在了萌芽状态。
上一篇: 平凉崆峒:答好“绿水青山”生态卷
下一篇: 崆峒区:林业生态建设聚焦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