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穿梭在绿水青山间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冉天成
近期,泾川县气温快速回升,降水量少,伴随风大,森林火灾风险居高不下。为了强化火源管控与应急能力,一系列守护绿色家园措施在泾川县有序开展。
行走的“科普站”
4月4日清晨,天气微凉,一辆森林防火宣传车在泾川县的山林间穿梭。它如同忠诚的“钢铁卫士”,坚守在各乡镇林区的重点关口,对前往林区祭祀的群众进行劝返,同时通过广播循环播放森林防火知识、森林火灾真实案例以及《森林防火条例》,以此提升群众对森林防火重要性的认识,从源头上减少森林火灾隐患。
目前,泾川县共部署15辆此类森林防火宣传车,采用“定点宣传+流动巡逻”的模式,在山区、村庄及重点林区来回巡查,提醒群众文明用火,并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全县森林防火工作。飞云镇闫崖头村的李大爷感慨道:“以前觉得森林火灾离自己很远,听了这些案例和知识后,以后连烟头都不敢乱扔了,我也要把这些知识告诉身边的邻居。”
据统计,清明期间,泾川县工作人员累计劝返前往林区祭祀的群众50余次,发放森林防火宣传资料2万余份。此举有效降低了全县重点区域野外违规用火行为,让森林防火意识深深扎根于百姓心中。
构建起“人防+技防”措施
在防火关键期,泾川县官山林场将防火工作视为重中之重。林场组织森林防火巡查队伍,对重点区域、重点地段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护林员利用经纬相机进行定位,及时将巡查情况反馈至工作群,确保信息传递畅通无阻。巡查人员随身携带灭火工具,一旦发现火灾隐患,立即进行排查整改,做到不留死角。
泾川县官山林场场长史再军介绍:“我们在主要进山路口设立了森林防火检查站,配备了专业灭火设备。各卡口悬挂森林防火宣传横幅,通过广播系统循环播放《文明祭祀倡议书》。工作人员对进入林区的人员没收火种、进行信息登记并要求其扫描‘防火二维码’。对于非必要进入林区的人员,我们予以劝返。同时,加强与周边乡镇、村庄的沟通协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协同作战,共同守护这片绿色山林。”
织密森林防火安全网
“今年,泾川县林草局联合民政部门印发了《关于做好2025年清明祭扫工作的通知》,联合公安部门印发了《关于清明节前后严禁野外用火的通知》,明确了镇村两级的防火责任,积极倡导文明祭祀,推动移风易俗。”泾川县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林草局局长吕俊英表示。
清明期间,泾川县林草局组织干部职工奔赴各乡镇重点林区,详细询问值班值守情况,查阅防火巡查日志,并对坚守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慰问。深入林区腹地,检查防火警示标识设置、灭火器材配备及巡逻防控体系运行状况,走进农户家中开展文明祭扫宣传,重点讲解《森林防火条例》以及野外用火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清明节当天,泾川县在多处设置苗木发放点,免费为群众提供5000株侧柏树苗用于栽植,积极倡导以绿色祭祀方式替代传统的焚香烧纸的方式。
小手拉大手 共筑防火墙
清明节前,泾川县林草局联合教育、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走进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森林防火进校园”宣传活动。在泾川县第四幼儿园,老师们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幼儿讲解森林防火知识,让孩子们明白森林如同地球的“肺”,需要悉心呵护。孩子们用水彩、卡纸等材料制作出充满童真的“绿色家园”作品,其中不乏“森林防火警示牌”“森林卫士”等创意手工作品。中小学生则通过撰写手抄报、小作文以及绘画等形式,传递森林防火理念。通过这些活动,防火理念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并辐射带动家庭和社会,使学校成为森林防火宣传的重要阵地。
下一篇: 泾川:全面织密森林防火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