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泾川:“果鹅共生”奏响生态增收曲

  • 时间:2025-07-11 16:11
  • 浏览次数:
  • 来源:甘肃广电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 [ ] [ ]
  • 分享:

盛夏时节,走进平凉市泾川县玉都镇王寨村优质苹果园,300亩果树郁郁葱葱,套袋苹果缀满枝头。林下,1700只鹅或低头啄食杂草虫蚁,或踱步巡视果行,偶有几声清亮的“嘎嘎”声划破园区静谧,一幅“树上挂果、林下养鹅”的生态图景跃然眼前。这种“果鹅共生”的立体种养模式,不仅让闲置的果园空间“活”了起来,更成为当地践行生态循环农业、带动群众增收的生动实践。

“过去单一种苹果,除草靠人工、施肥靠化肥,一年下来成本高不说,土壤还越来越板结。”园区负责人景方富介绍,王寨村的这片果园曾长期面临“投入大、收益稳但增长缓”的困境。“今年初,为积极响应玉都镇‘生态循环农业提质行动,我跑遍了周边县区,最终决定引进“果鹅共生”模式,通过“果树固基、鹅群增效’的立体经营,让‘死资源’变成了‘活效益’,让果园实现一地双用、一业多收。”

景方富指着远处的粉碎机和贮料棚:“鹅饲料主要靠果园里的杂草、昆虫,偶尔补点玉米,一年下来光除草就省了3万多,更妙的是,鹅粪不用往外运,直接还田,今年这苹果蹭蹭长!”

“生态账得算,技术账更得细。”景方富手里的“技术规范手册”记着密密麻麻的要点,“从禽流感疫苗接种到低毒农药喷施时间,都要按着规程来。就说喷药吧,必须等鹅群转到其他区再喷,绝不让药物沾到鹅身上,鹅成活率高,都是‘细管理’换来的。”景方富讲起了他的“养鹅经”。

为确保“果鹅共生”可持续,果园建立了一套精细化管理规范。按照果树生长周期划分6个养殖区,实行“7天轮牧”制度,避免鹅群过度啃食;配套建设标准化鹅舍1栋、饲料储备棚2座;引入禽流感疫苗定期接种、低毒农药错峰喷施等技术,保障鹅群成活率稳定在95%以上。

“果鹅共生”不仅让果园变“聚宝盆”,更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就业站”。在园区负责鹅群管理的村民袁小英,是新模式的首批受益者。“在家门口干活,既能照顾老人孩子,一年还能攒下两万多,比外出打零工踏实多了。”袁小英对养鹅工作很满意。

“不光咱村,周边40户乡亲都在这找到活儿,像我这样的长期工,一年能挣2万多呢!”务工村民王军奎抢过话头。

据悉,园区优先吸纳周边40户农户参与季节性劳作,从春季疏花疏果、夏季鹅群管护到秋季苹果采摘,人均年增收可达1.8万元。

如今的泾川县玉都镇王寨村果园,早已不是单一的“苹果园”。头顶是套袋的苹果挂满枝头,地面是白鹅成群扑棱棱觅食……“地上苹果保基础,成鹅卖了年增收18万多,十月左右,鹅就开始产蛋了,按现在行情,一枚鹅蛋卖3块,少说一年也赚6万,这‘一园三收’可不是吹的!”景方富掰着指头算收益。

从“单一种植”到“立体经营”,从“资源消耗”到“循环利用”,泾川县玉都镇王寨村以“果鹅共生”为支点,不仅让300亩果园成了泾川县首个林下养鹅示范基地,激活了闲置土地效益,更蹚出了一条“生态优先、产业融合”的乡村振兴路。“下一步,咱要把这模式推得再广点,让更多乡亲跟着‘生态循环’的路子富起来!”景方富望着满园生机,眼里闪着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