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平凉市林果草工作系列展示之二】——聚焦“四项”措施 创新“护绿”机制

  • 时间:2024-01-05 14:40
  • 浏览次数:
  • 来源:平凉市林草局
  • 字体: [ ] [ ] [ ]
  • 分享:

2023年,全市林草资源工作以深入落实林长制为统领,以林草生态综合监测为支撑,以森林督查和打击毁林违法行为为重要抓手,逐级夯实管护责任,积极探索管护新机制,致力打造管护新模式,全市林草资源管理工作实现运行机制责任落实双创新。


强化责任落实,拧紧林草资源管护的“责任阀”。按照“党委领导、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全域覆盖、源头治理”的原则,根据领导职务变动和分工调整情况,积极衔接汇报,对市级总林长、林长进行了调整,指导县(市、区)同步进行了更新变更,科学设立各级林长5078名,树立公示牌2488个,划定责任区域3908个,选聘护林员8319名、草管员1223名,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化监管体系;严格落实林长制议事规则、林长会议、信息报送、工作督查、部门协作等配套制度,制定出台《平凉市林长巡林制度(试行)》,筹备召开了全市全面推行林长制暨2023年秋季林果业生产工作(视频)会议,组织对县(市、区)林长制落实情况进行了考核,倒逼责任落实,充分发挥了林长制“指挥棒”作用;全省首家在安徽省合肥市成功举办了全市全面推行林长制专题培训班,培训市县林长、林长办主任及林草系统业务人员50人,通过培训学习了安徽省林长制推行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启迪思路,指导泾川县、华亭市相继举办了林长制业务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各级林长各有关部门做好林长制各项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建立林长制“四单一函”工作机制,制作资源清单5078份,发送工作提示单、督办函90余件,开展巡林检查、督导调研1.8万余次,协调解决林草资源保护发展问题29个,真正推动落实林长制由“冠名制”到“责任制”,逐级拧紧林草资源管护的“责任阀”。


强化保护监管,当好林草资源安全的“守护神”。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工作思路,制定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实施方案,指导县(市、区)充分论证,科学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合理划定林地保护利用等级;严格规范各类开发、利用、保护活动,坚决执行林地草地用途管制、定额管理、凭证采伐制度、封育和禁牧监管等制度,对重大建设项目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及时跟进,审核审批项目使用林(草)地用林(草)地45宗,其中林地34宗、草地11宗,已获批33个,市级开具林木采伐证108份,在严守林草资源安全的前提下,全力做好重大项目林草要素保障工作。联合税务、水务等部门制定建立耕地占用税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交换工作机制,及时共享项目使用林地草地信息,推动林草资源监管工作关口前移、触角下延,真正做到了保护监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当好了林草资源安全的“守护神”。


强化跟踪督导,站好案件查处整改的“监管岗”。按照“清存量、遏增量、破难题、建机制”和案件查处、林地收回、追责问责“三到位”要求,积极建立林草、公安、检察机关协作联动机制,探索依法治理新模式。先后组织开展森林督查、打击毁林毁草和林草湿资源综合执法专项行动,制定印发工作和技术方案,组织召开工作启动会、推进会和技术培训会,联合省、市技术指导组开展现场指导,调查核实森林督查疑似变化图斑999个8368亩,查处林政案件56起,行政处罚55人,收缴罚款110.53万元,恢复林地25.4公顷。对重大案件进行挂牌督办,制定下发整改指导意见,进行跟踪指导,实行销号管理,整改销号资料已提交国家林草局西北院待审。建立公益诉讼检查联动机制,林草、公安、检察机关联合开展巡林执法检查、召开联席会议,为林草资源管理增添司法“利剑”,办理检查建议1件,全方位站好了案件查处整改的“监管岗”。


强化调查监测,绘好林草资源“一张图”。坚持国土空间和地类唯一性,以“三调”成果为统一底版,以国土空间规划及“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为依据,联合市自然资源局制定方案、成立专班,严格执行林草调查监测技术方案和操作细则,严把技术操作关,明确调查目的和方法,完成林草湿生态综合监测、历史遗留矿山植被破坏和恢复潜力调查评价、草原健康评估及林地地类认定等工作,调查完成森林样地69个、草原监测样地49个、湿地样地1个、草原健康评估样地24个,细化确认历史遗留矿山图斑1035个,调查核实监测图斑635个、不一致图斑13.7万个,逐步摸清林草湿资源种类、数量、结构、分布、质量、功能、保护和利用状况等,掌握年度消长动态变化情况,为科学开展林草湿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监督管理、林长制督查考核、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推动全市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撰稿:杨进娟  审核:罗小平  编辑:景悦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