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2025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及防控策略

  • 时间:2025-03-17 16:29
  • 浏览次数:
  • 来源:平凉市林业和草原局
  • 字体: [ ] [ ] [ ]
  • 分享:

一、总体趋势:发生面积稳中有降,鼠害成防控重点

根据平凉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以下简称“市林检站”)最新发布的《2025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报告》,2025年全市林业有害生物预计发生面积约40万亩,较往年呈稳中有降态势。其中:病害8万亩,以杨树腐烂病、叶斑病为主;虫害10万亩,光肩星天牛、白杨透翅蛾等为主要风险类群;鼠(兔)害22万亩,集中于新造林区及退耕坡地,中华鼢鼠、草兔危害风险尤为突出。

二、分项预测:区域差异显著,需针对性防控

(一)病害。杨树叶斑病:发生面积约3万亩,需重点防范叶片早期脱落问题;刺槐白粉病:在湿度较高区域可能加重,预计发生面积2.5万亩;侧柏叶枯病:全域分布,阴坡林区需加强监测。

(二)虫害。柳沫蝉:泾川、华亭等县扩散风险较高;落叶松球蚜:崆峒、关山等区域发生趋势明显上升;光肩星天牛:全域零星分布,轻度发生面积约0.5万亩。

(三)鼠(兔)害。中华鼢鼠:阳坡及新造林区局部或成重灾区,危害面积或达15万亩;草兔:退耕地及疏林地幼苗啃食现象突出,预计影响7万亩。

三、防控策略:科技赋能+全民参与,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针对上述趋势,市林检站提出四大核心防控措施:一是强化监测预警体系。构建“市-县-乡”三级联动监测网络,应用遥感技术与物联网设备提升监测精度;重点区域实施定点观测,实时传输数据并动态发布预警信息。二是严格源头管控。加强苗木调运检疫,建立高风险林产品追溯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严惩违规调运行为,阻断跨区域传播链。三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按灾情等级分区施策,优先使用天敌昆虫释放、物理阻隔等生物及物理防治手段;限制高毒农药使用,推广微生物制剂、性诱剂等环境友好型药剂。四是深化社会协同治理。通过媒体宣传、技术培训提升公众防控意识;鼓励林农参与监测,建立“群防群控”机制,凝聚生态保护合力。

四、后续规划:动态跟踪,科学应对

2025年将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工作方针,密切跟踪灾情动态,及时优化防控方案。通过技术手段与社会资源的统筹协调,切实维护森林健康与生态安全,为平凉市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撰稿:姜勇、曾爱娥    编辑:柳文玉  审核:王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