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产业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 时间:2023-05-11 08:39
  • 浏览次数:
  • 来源:市果办
  • 字体: [ ] [ ] [ ]
  • 分享:

今年以来,市林草局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立足全市苹果产业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坚持果园管理、科技推广、品牌营销同步推进,聚力夯基础、抓管理、补短板、育龙头、强保障,全力推动苹果产业链全环节补链、全过程延链、全方位强链,走出了符合平凉实际的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平凉贡献果业力量。

一是紧盯全域谋划,聚集要素绘制产业蓝图。紧扣苹果产业“一产壮、二产弱、三产散”的客观实际,认真谋划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加大政策引导扶持,为产业转型提质奠定坚实基础。广泛调研论证,制定下发了《2023年全市静宁苹果产业链建设重点工作安排意见》,明确了护园强果保面积、防灾减灾稳增收等“十大转型提质”行动的具体任务目标,促进苹果产业稳产增收。按照建设“一基地六中心”的总体定位,从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维度,以做强生产链、畅通循环链、提升价值链、打通转化链、完善流通链、做优金融链6块链节,设置基地建设、苗木繁育、精深加工等链环73个,找准抓实静宁苹果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力促静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突出项目带动,固本强基铸牢产业底板。树牢“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以开展“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为契机,坚持全链思维布局产业发展,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推动产业特色优势项目集群式发展。成立了静宁苹果产业链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和推进专班,采取函询、对接、走访等方式,与“三类500强”企业和行业头部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累计发出邀请函300余份。庄浪县成功招引万泉苹果产业高新技术示范园等3个示范带动类项目,已到位资金9300万元;静宁县实施的威戎镇智慧果业综合示范园、陇原红苹果精深加工产业园等项目,实现全链产值115.5亿元;崆峒区通过扶持培育绿园堡、天成果树种植合作社等链主企业,带动和引领全产业链发展;灵台县积极争取中央、省级提前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100多万元,实施果产业项目27个,形成了以项目推动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是聚焦技术支撑,精抓细管夯实产业支柱。持续推行绿色化、标准化生产,围绕困扰广大果农、影响产业发展的重大风险因素和瓶颈制约,建立健全技术服务指导体系,邀请果业专家及县(市、区 )乡技术干部、“土专家”、果农大户组成技术服务队,逐村巡回分级培训,开展政策解读、技能培训、算账对比、入户讲解,下发果园管理技术要点,帮助开展老果园改造、科学施肥 、果园防灾减灾、病虫害防治,落实苹果自然灾害保险,全面提升果园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利用公众号、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推送各类“护园强果”信息,引导群众坚定果品产业发展信心 ,守牢增收致富命脉,整体推进全链条发展。全市各级果业专干及专家进村入户,走进田间地头,面对面宣讲政策,手把手开展培训,累计培训果农522期10万人次,利用新媒体推送各类信息160余条,帮助果农答疑释惑。

四是强化服务保障,赋能驱动增进产业效益。紧扣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期,坚持苹果产业提质与增效并举,着力在强管理、提品质、增效益、强链条上靶向发力,全面提升产业规模和效益。静宁县先后深入北京、天津两市五区14个重点公司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并进行招商项目对接,依托“归雁工程”,筹划引进苗木组培、果酒果酚、苹果文化创意、生化制品等企业10家,进一步促进产业延链补链。崆峒区依托新阳光交易市场、各大电商平台、驻村帮扶单位等平台渠道,释放线上线下销售交易活力,打破地域限制,拓展果品销售,促进群众增收。灵台县持续加强与郑州商品交易所衔接,实施苹果“保险+期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项目,全力规避果品市场风险,保护果农收益。崇信县探索“果+N”多元化融合发展,扶持链上企业在重庆等地建办直销档口(直营店)5个,建成县、乡、村三级电商物流服务网点54个,推广“果—畜—肥”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建成有机肥生产线3条,年产有机肥3.2万吨,探索出了“种养循环、以短促长”的现代果业发展新路子。庄浪县围绕循环链、转化链、价值链,建立县级果品交易一级市场,规范提升乡镇果品交易二级市场,形成果品交易、冷链仓储、分拣配送、物流集散一体化销售体系,苹果产业链附加值全面提升。泾川县以党建共抓、政策共研、资源共济、信息共享、生产共促为目标,积极打造飞云镇优质苹果产业链党建联盟教育培训中心,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链式发展、集群发展,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撰稿:郭兴跃  审核:段嘉良  编辑:田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