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三促丨以深学提能力 以实干争先进——全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市林检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三抓三促”行动走深走实,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站位、立准定位、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一以贯之坚持、完善“管绿护绿利剑行”党建品牌,突出示范引领作用,切实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强化专业素质,提升工作效能,不断促进全市森防队伍建设整体向前。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全面加强森防队伍建设,努力提升队伍素质,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一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优化目标管理制度。坚持“德才兼备、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的原则,逐步完善了森防工作目标管理相关考核制度,充分保护和激励森防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使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有效激发了队伍活力。二是丰富学习培训形式,拓展素质提升。针对目前森防工作人员中存在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参差不齐等问题,积极鼓励和支持以自学互帮为主的岗位练兵,通过扎实开展和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主题学习和专题培训,着力提高森防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水平。三是注重作风建设,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在树立先进理念、提高业务本领的同时,大力开展了作风效能建设,规范检疫执法行为,不断提高森防干部依法检疫、文明执法的水平,为保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加大检疫执法力度,严格检疫操作程序,有效遏制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传播蔓延。深入开展“绿盾”林业植物检疫执法专项行动,联合林政执法、森林公安等部门,共同开展检疫执法检查,强化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调入地复检。一是加大苗木检疫、复检工作力度。实行造林季节森检员包片蹲点,跟踪检疫绿化造林使用苗木,建立外调苗木档案,将外调苗木信息登记造册,对其进行跟踪检疫,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 ,有效切断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途径。二是严格执行产地检疫操作程序。对种苗繁育基地进行全面现场检疫,对贮木场、木材加工厂点定期检疫。三是规范检疫执法队伍。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和执法资格审定,要求森防检疫执法人员统一工作着装,展示出森防检疫执法队伍专业可靠、成熟稳定的新形象。四是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风险隐患排查活动。 排查范围包括辖区有林地、苗圃、贮木场、木材加工厂、花圃等区域和移动电信公司仓库等场所,摸清全市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可能传播渠道,进一步掌握我市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及本土危害严重的林业有害生物现状,为做好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建立监管系统,织密林区网络,持续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巡查监测。不断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及时发现野生动物疫情,对疫情发生、发展趋势做出预测预报,及时发出预警信息,阻断疫情向人类、家禽家畜传播,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一是强化野生动植物日常巡护监测。争取项目资金70万元,建立重点林区野生动植物视频监控系统11处,与森林防火监控系统联网,打造现代化管理系统,切实加强野生动物迁徙、疫源疫病、饮用水源等方面监测保护。同时加强林缘区野生动物监管,防止野猪、岩羊、赤麻鸭等野生动物与家畜接触,严防共患疫病的交叉感染,做到“勤监测、早发现、严控制”。二是划定野生动物禁猎区、禁猎期。根据国家、省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在全市行政区域内国有林场经营管理的林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重要湿地,鸟类迁徙通道,各级公路、铁路两侧1公里、主要河流和支流两侧100米以内的区域及其他批准的禁猎区,设立陆生野生动物永久性禁猎区,禁猎区以外的区域每年3月1日至11月30日为陆生野生动物禁猎期,禁止一切猎捕活动,从源头上杜绝我市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流入市场。
坚持多措并举、落实目标任务,全面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进一步摸清全市外来入侵生物种类、面积、空间分布特征及危害程度,系统评估我市外来入侵生物危害现状及未来发生发展趋势,提升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水平,确保我市生态安全。市林检站严格落实省林草局要求,结合“三抓三促”行动,编制了我市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实施方案,聘请第三方咨询机构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并要求森防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方案,学习外来入侵生物种类、危害情况、灾害分级、成灾标准、调查方法等理论知识,提升业务能力,完成我市外来入侵物种名录,明确入侵物种分布危害现状,为下一步科学研判外来入侵生物发生趋势、有害生物预防与治理策略提供依据。
(撰稿:曾爱娥 审核:陈海军 编辑:王笑倩)
上一篇: 7月份果园标准化管理技术要点